第二百五十一章(6 / 24)
,难道你真敢抗旨?
包拯回皇上,臣在审讯处斩程元之时,并未接获圣旨
庞吉包大人,老夫明明当面通知你,圣旨将到,你却置之不理,这不是存心抗旨又是什么?
秦桧皇上,包大人所言极是,即便是皇上的口谕也有专责之人,并非是人人可代传啊
宋仁宗不错,朕要听听,你又作何解释?
包拯回皇上,庞太师位列三公,既非专司专责,又非传旨太监,包拯岂能将他的一面之辞奉若圣旨,倘若人人皆可以宣传圣旨,岂不因此而天下大乱,朝廷体制又将何存?
宋仁宗就算如此,你也明知道那程元是庞贵妃的亲眷,难道就不能暂缓行刑?
庞吉皇上,包大人完全不顾及娘娘的情面
包拯不错,太师所言不差,包拯当时的确未顾及娘娘
宋仁宗包拯
秦桧皇上,包大人想必不是此意,请皇上息怒
包拯皇上,微臣奉旨出京代天巡狩,在登州之时,包拯严重看见的是贪赃枉法,残害百姓的登州知州程元,却未见任何人的亲眷,倘若皇亲国戚便可脱罪免责,皇上要包拯何用?大宋朝廷要国法何用?倘若果真如此,包拯立即辞官隐退,远离朝政,也免得妨碍了皇家亲眷
宋仁宗朕并非私心袒护,难道那程元果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必死之罪?难道就不能改判其他的,以观后效?
包拯回皇上,那程元所犯之罪,并非包拯重判,而是他实在是罪无可赦,只是凭包拯一人之言,恐怕太师不能心服
秦桧不错,包拯的确难逃公报私仇之嫌
包拯对包拯,并无私仇之言
包拯拿出一封信递给皇上
包拯这是现有皇上钦派登州通判唐真手书奏折,他在登州的所见所闻尽载其中,请皇上御览自评
宋仁宗接过一看,大吃一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