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21 / 28)

展昭大人,雷明找上洪通是出于义愤,是否还要把他关在大牢之中?

公孙策学生听了他说的话之后,连我都觉得很不忍,继续把他关在大牢,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包拯不,在真相未明之前还不宜将他释放,否则,反而会引起洪通的注意,只好让他先忍受一阵子了

包拯说完,展昭和若琳就离开了

公孙策学生已经将各县所呈现的幼童失踪案列整理完毕,请大人参阅

包拯公孙先生不妨先摘要口述,本府稍后再详读

公孙策是,由幼童失踪的年龄来看,大约是在三岁到八岁之间,几乎占总数的九成以上

包拯这个年龄的幼童已有部分的自主能力,却还不能分辨是非善恶,最容易遭人诱拐,也容易被家人疏忽

公孙策就性别而言,男童多于女童,大约是三七之比

包拯那些急于收养儿女的父母,传宗接代,继承家业或者分担家计,增加劳动,的确对男童的需求较高

公孙策至于家庭背景,则是城乡皆有,并无明显区隔

包拯先然歹徒组织庞大,才有足够的人力在城乡犯案

公孙策失踪的情形则不外呼在人多的地方走失或是在没有亲人的照顾之下消失不见,公然抢夺的案列完全没有

包拯有此可见,家人对幼童的关怀照顾才是关键,只要时时警惕,刻刻注意,歹徒必将无可乘之机,为人父母,岂能有半点疏忽

公孙策是,学生要归纳的大致就是如此了

包拯在二十八个县之中,幼童失踪的多寡分布又如何?

公孙策学生认为各县的地缘,政绩,风土,人情各自不同,所以并未将这二十八县的分布情形做个比较

包拯或许也能够提供我们做研判的依据,不知公孙先生以为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