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11 / 20)

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把它拣出来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称之为焦尾琴

蔡玉媛正是,那把焦尾琴是我蔡家祖上传下来的,一次宣知府到家里做客,正好看到的了焦尾琴,见之心喜,念念不忘,还用重金想买下焦尾琴,可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我自然不愿出售,为了不让他往后纠缠不清,所以直接拒绝到底,没想到,还是没有逃过这一劫

蓝若琳如今那焦尾琴呢?

蔡玉媛遗失了,之前宣知府派了大批衙门来家里捕快大肆搜婴,衙役走后琴也不见了

包拯如此说来,是那宣知府假公济私,偷走了古琴?

蔡玉媛无凭无据,民妇就算要伸冤,也奈何不了知府大人

包拯既然无凭无据,本府又如何能为你翻案伸冤呢?

包拯做事向来谨言慎行,讲究真凭实据,从不狂言随意夸口,即便是包拯已经相信蔡玉媛的话,事后也会全力查出事实真相,但现在他不会当面把话说满,听了包拯的话,蔡玉媛也知道自己一介平民,无凭无据,又怎么会斗得过官员,于是无奈的说道

蔡玉媛包大人,蔡玉媛死不足惜,只望我死后,大人能带着婆婆到京师,找到她自己的儿子,那么蔡玉媛纵死九泉之下,也要结草衔环图报来生

一旁的刘家婆婆闻言,立刻袒护儿媳妇,还说人是她杀的,把罪责都往自己身上揽,请包拯放过蔡玉媛,这样的婆婆对比起以前遇到霍秋娘家的黄家婆婆,可真是好过太多,眼见婆媳两互为揽罪,相互包容,还因此争执起来,若琳急忙出言制止

蓝若琳好了,二位不要再争了,虽然无凭无据确实难办,但包大人并未放弃查明事实真相,如今罪名还没有定下,两位暂且宽心

婆媳两人闻言才停下了争执,可她们心中的悲切和无望之感依旧萦绕不散,却只能是默默流泪,包拯和公孙策也被婆媳两人的举动所感动着,再结合蔡玉媛的说辞,包拯确实难免会心生偏颇,不过两人都办案多年,形形色色的人见过不少,所以也不会就此轻下结论,离开大牢后,就听下人来报,说宣知府求见,包拯也打算趁此机会对宣知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